社区卫生大家谈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学习李时珍,传承中医药文化
李时珍是我国伟大的中医药学家和植物学家,《本草纲目》中他建立的药物学分类体系,比西方林奈建立的双命名法早了近200年。这部药物学和博物学巨着,曾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与其学术造诣同样令人敬仰的,是他的求知精神和崇高医德;“治学严谨,精研本草,去伪存真,独具特色;医德高尚,施诊乡里,声誉远播”。
今年是李时珍诞辰500周年,中医药再次成为热点,我作为一名从医多年的中医大夫,既为中医药的传承感到自豪,又为现今的一些不理解和过度质疑感到心痛。我退休返聘后继续工作在社区医院一线,社区医院病人多数是中老年和慢病患者,病程长,复诊多,我尽量在工作中多抽时间和患者交流。由此感到在一些病人中,对中医药还有较深的误解和质疑。中医专业中“阴阳五行、虚实寒热”等思想,望、闻、问、切等临床手段,被认为 “不科学”,中药、中成药等,常被认为“疗效小,毒性大”。
作为一名中医专业的大夫,尽管有几十年的经验,在面对病人不理解和质疑时,也会有些迷茫和失落。如果我们医生自己,都不能够坚定对中医传承的信念和信心,那么何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几千年来,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去芜存菁,汇聚了行之有效的健康理念,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临床经验,因此成就独特的医学思想和理论体系。几千年健康实践累积,无数先贤智慧和经验的结晶,如果有不足之处就全盘否定,完全放弃,岂不是“因噎废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总书记的话,给我们中医药人巨大的信心,在充满挑战的当下,给我们又一次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我深受鼓舞,并且决心将指示精神用到实际工作中。遇到病人认为中药“疗效小,毒性大”,我尽量耐心解释,用事实说话,不仅介绍“青蒿素”的发现和诺贝尔医学奖,而且用身边“非典”的例子,讲明中医治疗该病,获得“零感染、零死亡和零后遗症”的优异疗效。社区医院是健康管理第一线,在普及“预防重于治疗”时,病人们听说“治未病”的思想,中医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提出,都感到非常惊讶和佩服!同时,我也和患者坦诚交流,中医药在某些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真诚求是的沟通使我逐渐得到了更多病人的信任,他们开始主动了解中医药,了解过程中,自然而然化解了误会,且慢慢带动了他们身边更多的人。
我自知力量微薄,但哪怕一砖一瓦,唯愿为患者谋福祉,为中医药传承尽心力,这就是我作为医生的“初心”。我为什么对中医药有如此的信心?因为我虽然是一个最普通的医生,但我不是在孤军奋战:我的身后,是几千年的智慧传承,是众多“李时珍们”的经验积累;我的身旁,有无数“医者父母心”的同仁,有无数致力于传承、发展、创新的科研工作者;我的前方,有习总书记“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光辉指引!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谨以此,作为一个中国新时代医者,向一位古代先贤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