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大家谈
高校社区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方式的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业、部门不断细化,现有的卫生监督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卫生监督部门人员编制不足,被监管单位数量众多,卫生监督网络尚不健全,个别地方财政支持不够等原因,地区卫生监督比较薄弱。
2011年,原卫生部出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并下发《关于做好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卫生协管工作落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了地区卫生监督协管的力量,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更加全面的卫生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高校是一个特殊的社区,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是这个社区最重要的群体,还包括高校职工和在高校社区内居住、从业人员。人员整体素质较高,责任心强,接受能力较强,警惕性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很强。在高校社区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不单单可以依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广泛培养辖区内卫生监督协管员,使整个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切实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分工协作、信息畅通”,健全卫生监督网络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日常卫生协管工作中,我们在高校社区逐渐建立了卫生协管工作从普通本科学生到社区离退休老同志,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高校各部门联动的一个框架体系,卫生协管员自身积极投入到协管工作中,卫生协管联络员,特别是离退休的老教师也很积极的为卫生协管工作提供线索和意见建议。
在实践中,我们亲身体验并且接受到反馈的主要问题是社会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没有新闻媒体、网络平台、实物海报来宣传卫生监督协管的主要工作内容,卫生监督协管员的工作性质,导致很多被巡查单位不了解、不重视、不配合卫生监督巡查工作。卫生监督协管的工作还处于“暗中进行”的阶段,一些协管员也没有足够权利和力度对相关从事卫生活动单位和个人进行巡查,索证等范围内协管权限也很力不从心。
随着我国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卫生制度改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着辖区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 “六位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功能。人员的招募速度远远赶不上基层卫生服务需求的增长速度,高校社区由于其人事体制的不同,对入职人员条件要求较高,故人员长期存在不足。培养卫生协管联络员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还是缺乏正规的用人体系和制度,专业性不强。
综上所述,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虽然已经个别地区开展多年,但形成制度、体系还是在2011年底,相比卫生系统中其他工作,卫生协管工作才刚刚起步。高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层医疗组织的一个特殊存在形式,很多卫生活动开展和管理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卫生协管工作和高校社区的特点也对在高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卫生监督协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经常开展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教育,加强业务学习。高校之间加深交流,分享好的工作经验,才能更好的开展高校社区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