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存在感”,拼“获得感”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大连中山桂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找“存在感”,拼“获得感”

——北京市丰台区“智慧家医”模式探访

作者:健康报 来源:健康报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8-07-18
字号: + - 14

近日,北京市丰台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对23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进“智慧家医”丰台模式的相关情况进行了现场考核。结果显示,全区已有2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一对一”医护绑定的团队,已有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实质内容的“医患绑定”;全区14家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有7家正式使用身边医生APP,另外7家处于试用阶段。

北京市丰台区卫生计生委主任刘婉莹说,分级诊疗要做实,关键是强基层,而基层留住病人的“王牌”是家庭医生。“智慧家医”丰台模式有两个发力点,就是让家庭医生有“存在感”,让社区居民有“获得感”。

患者点赞,医生满足

基层留不住人,跟待遇与付出不对等有关,也跟平台小无用武之地、老百姓认同度不高有关。一些基层医生在外交流学习,甚至都不愿意介绍自己家庭医生的身份。如何提高家庭医生的“存在感”?

在“智慧家医”丰台模式下,“我是您的家庭医生,您有什么需要随时找我”,成为医患交流的“口头禅”,让家庭医生入耳更入心;签约医生团队、一医一护完全绑定的方式,让医疗服务真正可感可达、可靠可信;医生更深层次地了解患者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后续服务,把病管好了,获得一个又一个“赞”,“存在感”也就有了。

“社区老百姓的反馈及时而真切,家庭医生通过专业服务帮他们管好了病,让他们免去跑大医院之苦,他们必定是逢人就夸。这种认可有时候胜过SCI,能让家庭医生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同时产生提供更好服务的内生动力。患者点赞,医生满足,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刘婉莹主任说。

孟令东带领的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家医团队,就是这样笼络了一大群粉丝。其中有不少“铁粉”,像陈阿姨,跟这个团队真正交上了心。以前社区服务站的条件较差,中午也没有工作餐。陈阿姨作为站里的常客,很快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接下来的4年多,每天中午,陈阿姨都会提着亲手做的午餐送到孟令东的诊室门口。偶尔赶上家里有事,陈阿姨也想方设法不能耽误,托邻居送过来。孟令东当然要推辞,但陈阿姨说了:“饭吃好了,才能更好地为社区百姓服务嘛!”

优化服务,强化“关系”

李阿姨的签约可谓“一波三折”。之前,她连“家庭医生是个啥”都没打听清楚,更别说“签约”了。一次,姐妹们约她到马家堡社区卫生中心量血压,她想起儿子昨晚问起她的血压值,便答应了。量完血压,李阿姨对社区站的医生说:“小伙子,帮我找张纸记一下血压值,回家还得发给我儿子,他才放心。”医生见机给李阿姨做了普及:“跟家庭医生签约后,您每次量完血压,血压值就能在手机App里查询,您家人也能查询,就不用再记再发了。”李阿姨觉得这很省事,对儿子来说也省心,高高兴兴签了约。

在刘婉莹主任看来,引入信息化手段,为的是优化服务和强化“关系”。一方面,“智慧家医”开通了医疗服务的快速路,建立起医患之间的长期、即时联络通道,电子档案和管理平台的使用,还能进行生活提示和疾病预警,“利好”疾病管理。另一方面,路通好了,还得让大家愿意在上面行驶。老百姓知道自己的家庭医生是谁,除了开药看病找他,咨询转诊也找他,这样就能让家庭医生和专科医师建立起更加密切的关系,提高家庭医生的业务水平,同时让专科医师“看”需要他看的患者。

服务人数动辄上千、手机要24小时开机、随时要回应签约对象的家庭医生,要最大程度地让人满意,除了借助信息化的支撑分好轻重缓急,还要形成有效的激励,建立上不封顶、真正按劳分配的制度,让家庭医生有动力管好病人,也让更多人愿意投身基层。就像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应军说的,“一名家庭医生服务一万人和一名家庭医生服务一百人,老百姓的获得感是不一样的”。而且,医患一条心,往少得病、不得病的方向努力,才是真正的“多赢”。

更多>>家庭医生式服务简介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新“医改”精神,紧密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工作要求,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首都社区卫生服务充分将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及履行民生管理责任紧密联系,创新性的提出并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什么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北京市卫生局按照市政府提出的“普及健康知识、参与健康行动、提供健康保障、延长健康寿命”的目标,借鉴先进的家庭医生服务理念,开展以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为核心,在充分告知、自愿签约、自由选择、规范服务的原则下与服务家庭签订协议,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的健康责任制管理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如何开… 详细>>

进入查询>>社区卫生机构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