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小伙伴们,又来学习汉字知识啦。本篇内容,是关于汉字“隻”的,非常生僻少见的一个字,翻书学它!
隻字的读音为zhī,其字源演变过程如下:
隻是獲的初文,“隻”字在甲骨文中由两个部分构成:“隹”和“又”。“隹”是鸟的象形,代表所获得的物体;“又”是手的象形,表示用手捕捉。这两个部分的结合,形象地表达了捕捉到一只鸟的意思。这种构造方式属于会意字,即通过组合两个或多个意符来表达一个抽象的意义。
从甲骨文到楷书,字的形态变化不大,基本保持了原初的构造意图。金文中的“隻”字也继承了甲骨文的形态,这一时期文字的形态比较稳定。
“隻”字除了表示捕捉到的鸟之外,还引申出了量词的用法,如“三隻青蛙”。这表示“隻”字在语言使用中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现代汉字将“隻”规范为“只”,在书写和印刷中普遍使用,这是汉字简化、规范化的趋势。
也就是说,隻实际就是我们如今使用的量词“只”。
许慎《说文解字》说:隻,鸟一枚也。从又持隹。持一隹曰只,二隹曰双。之石切。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里进一步解释到:隻,鸟一枚也。双下曰。隹二枚也。隹鸟统言不别耳。从又持隹。持一隹曰只。持二隹曰双。依韵会订。造字之意。只与双皆谓在手者。既乃泛谓耳。之石切。古音在五部。按此字次第当在?隿以下。
看看段注里说了什么。
①“隻,鸟一枚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隻”这个字原指一只鸟。在古代,人们对事物的计数往往与实际生活中的用品和常见事物联系在一起,因此用“隻”来表示数量上的“一”。
②“双下曰。” “双”字下面加上“隻”,就表示两只鸟。这是通过会意造字法,将两个“隹”(“隹”是鸟的象形)放在一起,形成了“雙”字,表示鸟的双数。
③“隹二枚也。” 这里的“隹”是“鸟”的意思,“二枚”就是两只。这句话进一步解释了“双”字的意义。
④“隹鸟统言不别耳。” 这句话是说,“隹”字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指不同的鸟,但在这里,上下文已经决定了它的意义,即不用区分是哪种鸟。
⑤“从又持隹。持一隹曰只。持二隹曰双。” 这里解释了“隻”字的形声构造。字从“又”(手的意思)持“隹”(鸟),手持一鸟称之为“只”,手持两只鸟称之为“双”。
⑥“依韵会订。造字之意。只与双皆谓在手者。” 段玉裁认为,根据古代的音韵规律,可以订正字的读音和意义。在这里,“只”与“双”都指的是手中的鸟。
⑦“既乃泛谓耳。” 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与“双”的用法从专指手中的鸟,泛指任何数量上的“一”与“二”。
⑧“之石切。古音在五部。” 这是对“隻”字古音的考证。段玉裁根据音韵学的方法,确定“隻”字古代的读音是“之石切”,并且归类于古音的第五部。
通过对段注内容的理解,我们基本就把“隻”字相关的知识get的差不多了。来总结一下隻字的学习要点:
①量词:用于计算飞禽走兽等动物的单位,如“一隻鸡”、“两隻兔子”。
②形容词:表示孤独的、单独的,如“形单影只”。
③形容词:表示奇数、单一的,如“只日”(单日)。
④形容词:表示独特的、特殊的,如“独具只眼”。
关于汉字“隻”的笔记就写到这里啦,也希望我的笔记能帮你学到知识,有用的话,点点赞、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