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活动情报网 - 新服预约与福利指南

点评南宋七王,为什么循王张俊跪在岳王庙前?

蕲王韩世忠:为人正直、忠勇之臣

韩世忠,“中兴四将”之一,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宋孝宗时追封为蕲王。韩世忠出身贫寒,靠自己一步步努力打拼获得朝廷赏识。早年曾参加平定方腊起义,在平定苗刘兵变,拥立宋高宗复辟,因此受到高宗器重,在抗金战争中韩世忠屡立战功,多次击退金兵进攻,先后取得黄天荡、大仪镇大捷。因反对议和,于岳飞、张俊一同被解罢兵权。岳飞被害后,韩世忠曾为岳飞鸣不平,愤而罢官,以安度晚年。

鄂王岳飞:武谋兼备、精忠报国

岳飞,“中兴四将”之首,宋孝宗时追封为鄂王。岳飞自幼熟读兵法,武谋兼备,早年先后跟随李纲、宗泽抗金。岳飞治军严明,纪律严整,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以致于金军评价“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还非常重视民间抗金力量,缔结了“联结河朔”之策,以收复失地。因为岳飞主战,遭道议和派秦桧、张俊等人的迫害,宋高宗用十二道金牌将其召回,进而被秦桧、张俊罗织罪名杀害。所以,岳飞封王当之无愧。 补充阅读: 义乌赵氏先祖宋孝宗次子魏惠宪王墓碑铭

循王张俊:贪婪好财、阿谀奉承

张俊,“中兴四将”之一,死后被宋高宗追封为循王。北宋末年,张俊参加抗金起义军,因作战勇猛,崭露头角。北宋灭亡后,同韩世忠拥立宋高宗复辟有功,受到器重,在北宋初年抗金战争中屡立战功,先后取得藕塘之战、柘皋之战大捷。在得知朝廷议和的意图后,张俊积极附和秦桧,主动解除兵权,并配合秦桧冤杀岳飞。之后,张俊开始大肆敛财兼备土地,并用天下第一宴献媚宋高宗,因此得到了宋高宗的大力赏赐。张俊封王,是最名不副实的,所以后人让他同秦桧跪在岳王庙前赎罪。

和王杨存中:忠勇机敏、善于逢迎

杨存中,原名杨沂中,宋孝宗时追封为和王。杨存中是将门之后,北宋末年从军,成为张俊部下,曾随张俊平定苗刘之乱,受张俊推荐,受到宋高宗赏识,执掌宿卫亲兵,被宋高宗视为“郭子仪”。柘皋之战时,率领宋军大败金兵“拐子马”,名震北方。杨存中治军宽严有纪,用人以勇敢为标准,从不私用故旧。杨存中,不仅战功彪炳,而且情商极高,他擅于逢迎,所以恩宠两朝不衰。他还极力反对朝廷议和,并亲自督军镇守江淮。所以,杨存中封王,实至名归。本文转载自赵氏宗亲微信公众号,作者赵英雄。

涪王吴玠:深谋远略、体恤爱民

吴玠,信王吴璘之兄,宋孝宗时追封为涪王。吴玠熟读兵书,擅用孙武、吴起兵法,战略眼光长远,不求眼前小利。早年曾跟随张浚镇压方腊起义,金军南侵后,吴玠先后在和尚原之战、饶凤关之战、仙人关之战中屡败金军,保全了四川,史称“微玠身当其冲,无蜀久矣”。吴玠镇守四川十余年,为了减轻民众负担,几次淘汰冗员,紧缩开支,并实行屯田,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深得陇蜀人民的拥戴。吴玠封王,也是实至名归。

信王吴璘:扬长避短、陇蜀屏障

吴璘,涪王吴玠之弟,吴挺之父,死后追封为信王。吴璘与兄长吴玠一样,也曾饱读兵书,作战时擅用孙膑“田忌赛马”策略,针对金军的优劣,扬长避短,曾在和尚原之战、饶凤关之战、仙人关之战、剡家湾之战、德胜军之战中大破金军。在将才选用方面,吴璘注重军功,认为征战年久者才能知兵。兄长吴玠去世后,吴璘继续镇守四川二十年,延续了吴玠了治蜀策略,兴修水利、灌溉农田,而且还根据自己的多年征战经验著有兵法《兵要》一书。可悲的是,他去世后,孙子吴曦起兵造反,吴璘的后裔都被迁徙他处。

作为南宋追封的七位异姓王,他们都为宋朝抗金立下汗马功劳,可身后之名却各不相同。张俊虽被封王,然其构陷岳飞,死后被塑像跪在岳王庙前赎罪,成为了反面教材。

这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